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

肢體語言研究的誤用:談 7/38/55 法則

只要談到簡報或演講的場合,許多人都會提到肢體語言的重要性,然後會提及:7/38/55 定律(7/38/55 Rule),內容為:

"根據加州柏克萊大學心理學教授Albert Mebrabian提出的 7/38/55定律:旁人對我們的觀感,只有 7% 取決於您真正的內容,另外語氣及手勢等輔助表達佔了38%,而有55%取決於您的外在形象:您看起來夠不夠分量,有沒有說服力…….所以外表形象,肢體語言,遠遠比簡報或演講的內容重要…..。"

我很早之前就看過這一段敍述,當然我覺得肢體語言或外表形象是很重要,但是有到那麼重要嗎?重要到超過簡報的內容?真的嗎?(OS:那….我以後就穿西裝打領帶,維持好專業形象,然後豐富我的肢體語言,上台亂講話即可??)

我總是覺得怪怪的,因此上網找了進一步的資料,發現有人已經先一步提出這個論點的問題,僅摘要如下&補充:

1.教授名稱寫錯了,應為 Albert Mehrabian,而非 Albert Mebrabian,(天啊….有多少筆網路資料都錯誤引用了,其 wiki原文中譯資料在此)

2.他其實任教於 UCLA (加州大學格杉磯分校),而非加州克萊大學

3.最糟的是:這個法則被誤用了!原研究者說,這個法則是用在判斷感覺或態度。當一個人說話時,語調(tone of voice)或面部表情(facial expression)與說話的內容(word)不一致,人們傾向相信語調或面部表情,而不是他所說的話,例如:

某一個人說: “我對您一點意見都沒有啊!”

結果他語調低沈,連眼晴都不看您,身體也轉向別的地方….這個時候,大部份人會傾向相信肢體語言,而非他說的話。

Mehrabian 教授也發現了他的研究不斷被誤用,所以他特別提出聲明:

除非這個溝通本身談的是有關於感受面或是態度面,否則不應該應用這個公式(Unless a communicator is talking about their feelings or attitudes, these equations are not applicable.)

看完後,我的心得是:

1.肢體語言(精準的說,是非語言,包含語調、面部表情或其它)仍是重要的,但它們是簡報或演講加分的要素,而非全部。準備好充實的內容,並把整個流程安排順暢,是您第一件該作的事,等到一切都熟悉,再去加強肢體語言吧!

2.有很多假知識,要使用前,還是得去 check 來源一下啊(其實我並不訝異,先前寫論文時就發現,很多錯誤的論文引用,會不斷不斷的再被引用,而很少人會去看 source 的)

WBSA 簡報技巧:提案表達力

image

世界商務策劃師聯合會(WBSA:World Business Strategist Association),是目前全球唯一全方位發展商務策劃師認證的全球性機構,專門推動企劃能力認證與企劃專業教育。在台灣,目前與 PMP(專案管理師)都是很熱門的証照。

因綠際會下,Jeff 從去年底開始獲邀為 WBSA 簡報表達力課程的講師(台中場),跟許多學員分享如何進行提案簡報、如何透過簡報進行溝通及說服。

身為一個企劃人員,發想、思考、作企劃案,都是很重要的技能。但是簡報技巧卻是決定您的企劃案能否被接受的重要關鍵。因為目前有許多提案都是用簡報的方式來進行的,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,把整個企劃的菁華呈現出來,並讓業主(或上級)欣然同意,這真的是需要技巧及練習。(這些過程,在我們執行顧問案時,也常常出現,我們常常需要透過簡報,來說服業主,像是下面的照片,即為果子創新顧問團隊,在業主前上課及提案的情形)

PIC-3968

因此在整個上課的過程中,我們除了跟學員分享簡報的重要觀念,並 Demo 了提案的範例給大家看,什麼是壞的提案簡報?而經過我們的修正後,如何改成好的(而且有效的)提案簡報。上過我們課程的學員都清楚,除了教學外,課堂上還有許多討論&練習,透過這些實作的過程,讓學員不僅清楚提案簡報的技巧,更親自上台作了許多次練習(好忙…),這樣子學習的效果,才能真正的出現啊!

希望大家未來都能透過好的簡報,帶來更好的提案績效。加油!

image

簡報投影片:單純 vs. 單調

DSC05449 (1)

上次在台中榮總進行簡報技巧演講後,獲得醫師們很大的迴響。除了演講滿意度極高外,藍副院長在院內大力推薦,也讓原本規劃由住院醫師參與的演講,臨時增加了許多主任級及主治醫師的撥空參與(相片左起歐主任、藍副院長、Jeff、黃主任,均為國內醫療權威)。我一方面覺得很高興,一方面也覺得受寵若驚。我覺得我像是在關老爺們面前耍大刀,在醫師前面談如何製作醫療簡報,這對我真是很大的挑戰。因此即使有上次的成功經驗,這次我仍然加緊準備,並向教學中心要了更多的投影片來參考。

在這次準備的過程中,我觀察到了一個狀況,那就是何謂單純與單調間的差別。我試著用比較&進化的手法,來呈現這些差別。事先要說明的是:由於醫師們大部份都十分忙碌,我們無意帶入太多花俏或花時間的手法,只希望簡單方便的,讓投影片能達到它原來的目的,那就是:有效的溝通。

.這是原始 slide,您知道這張投影片要表達什麼嗎?畫面是否有點單調呢?(都是文字)

Image00713

.我們小改一下,插入一個與主題相符的圖示,您清楚了嗎?(主題為:血尿....),左邊仍用純白,右邊下方則加入醫院的 Banner & Logo。畫面是不是生動而有重點了呢?(也可適當加入動畫,會讓文字逐步出現)

Image00714 Image00715

.我們延伸相同的作法,這是為原稿

Image00716

.經過我們修正後,一樣提供二種作法,純白及加 Banner.其中右邊 Slide 還把重要關鍵字 Red Blood Cell 用紅字強調 .這些投影片都只是經過一些小修正,但呈現及溝通的效果就會不一樣,特別是在教學上,會更有效的幫助吸收。重點是:這不會花很多時間,而且手法也很簡單,絕對是可達成的。(您可以猜一下這些投影片在講些什麼....^_^)

Image00717 Image00718

.修正前&修正後(我們只把主題:Non-glomerular Gn(Surgical) 往上拉,並加入與主題相符的圖片,其它未修改)

Image00732 Image00728

.圖表的呈現也是一個重點,原始圖表(左),我先把字體及排列強化一下(右),雖然比較容易閱讀了,但是畫面還是有點單調

Image00733 Image00723

.如果我們加入一些顏色,會不會好一點呢?

Image00724 Image00725

.當然我們也可以加入一些動態出現的效果,會更方便說明

Image00738 Image00726

.也許有人會說:高橋流也是純文字,沒有圖啊??是的,高橋流是純文字(文字要很大!!),而且要快速的變換投影片(與說話的節奏搭上),下面是一個簡單的範例,最左是一般白底加文字,中間我把字體加大一點,最右手邊是黑底的風格。詳見本站高橋流的文章。

Image00734 Image00735 image

不曉得您會不會覺得:這樣的修正未免太簡單了吧?是的!如果您這麼覺得,那我的目標就達成了。重點在於有效的溝通,在於方便呈現或教學,我覺得投影片只要能作到一目了然,作為成演講著的輔助工具,那就達到目的囉。

註1:我的母親於前年罹患大病,經由台中榮總一般外科吳誠中主任妙手回春,才得以痊癒,我心中十分感激。再次謝謝台中榮總及所有的醫師們。

註2:原以為看完內科的投影片,已經足以令人全身發癢了。沒想到外科的投影片,更是......精彩.....。非醫療人員的我,還是忍著把所有的 Slide 看完,才能真正理解問題,並提出簡報修正的想法(上面這些,還只是最 Easy 的....苦笑..)

註3:感謝藍副院長、黃主任、歐主任及所有參與的主任、主治大夫 & 醫師們,真心的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不同卻容易上手的觀點。再次感謝大家!

註4:有些商業簡報的風格是純圖片,或是加入一行重點文字,我覺得那很酷(我也常用),只是不一定硬要套入教學簡報(因為....真的會花很多時間去設計&構思)。基本上,將文字控制到最精簡,並加入與主題相關的圖片,我覺得已經很棒了。如果真的有時間,當然可以作的更美一點.......。當然以醫師們忙碌的時間,還是簡單一點好。或是委由專人代製作也行。

註5:簡報不是只有投影片,還有很多其它的部份(準備、開場、內容架構、結尾、肢體語言、Q&A、現場問題處理....),除了作好 Slide ,別的地方也要配合上才有用哦 ^_^

註6: 能跟救人的名醫們合照(這幾位都是國內的醫療權威),實在是我的榮幸啊!也感謝 Gina 的大力協助

DSC05451 (1)

簡報技巧:Don't say sorry (巨匠電腦 & 果子咖啡課後有感)

image

有許多人的簡報(或演講),是用 Sorry 來作為開場,例如說:

“不好意思,今天由小弟來為大家簡報,擔誤大家的時間了…..”

“真抱歉,今天如果有什麼準備不週,或是說的不好的地方,請大家多多見諒….”

為什麼要一開始就道歉呢?其實常見的原因有二個:

第一個原因是:這只是開場的習慣用語之一,其實也不是真的為了道歉,只是一開始不知道要說什麼,所以用道歉來作開場,一方面也表達自己的謙虛。

第二個原因是:對自己沒信心,希望一開始就先注預防針,萬一待會有什麼問題時,聽眾不會那麼責怪自己。

問題是:站在聽眾的立場,簡報(上課,或演講)還沒有開始,演講者就開始道歉了。您覺得聽眾會有什麼感覺呢?聽眾真的會覺得您很謙虛,還是開始對接下來的內容失去期待(聽眾的OS: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聽以下的內容...),或是,您真的認為一開始道歉,聽眾就不會要求了嗎?(事實是:聽眾會更沒耐心!)

我真正想表達的是:身為一個簡報者(或演講者,或教師),您沒有權利 say sorry!

IMGP8922 IMGP8923

在寫文章的今天,我剛完成一整天的講師培訓授課(巨匠電腦,9:30~17:30),再接續晚上 19:30~21:30 於果子咖啡的簡報技巧演講。一整天站下來,其實是很累人的。

不巧的是:前二天我剛得到腸胃炎,一整個 24小時都沒有進食固體食物,而由於在床上躺太久,竟然落枕了(慘!),脖子整個是僵掉的。

在這種情形下,您覺得我會在上課前(或晚上簡報前)跟大家說: “真是不好意思,我因為前二天腸胃炎,在加上今天落枕,所以身體不太舒服。因此如果待會我表現不好,請大家多多見諒...”.類似這樣的話嗎?

4292545745_d8dff7072a_b 4292584721_d8d666ab1c_b

我沒有這麼說,因為我認為,聽眾應該聽到最好的表現,無論演講者的狀況如何,都應該儘全力展現。

因此,我不為自己找任何理由,一樣追求精彩的表現(雖然脖子真的很不舒服),只有在中後段才跟大家猜謎,請大家猜我今天有什麼不一樣(大部份人猜不出來我落枕,雖然脖子有點歪....)。

其實大部份的人,在準備簡報(或演講時),都是很用心的。那麼您為什麼還需道歉呢?(只是習慣?)

所以下一次,Don’t just say sorry,拿出您最好的表現,than you won’t feel sorry! (您就不會覺得遺憾了!)

簡報技巧:讓學術論文簡報更生動

image image

這上面的二張簡報,談的是同樣的東西,您相信嗎?

不論是在學校教學,或是重新回鍋擔任學生的角色,我時常有機會看到許多不同的學術簡報。雖然研究的主題各自不同,但是投影片的製作方法,卻大致相同。一般就是按照論文的架構,一一的呈現每一個章節的重要內容。大部份的投影片製作的非常正式(也就是:有許多文字&圖表,像是上圖左),報告者也十分正式的敍說著論文簡報的內容…..(您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場景)。我時常在思考著,學術論文簡報,一定要作的那麼正式,才叫作正式嗎?

例1:這是一個常見的論文簡報,一堆的文字,配上 Power Point 常見的簡報背景。聽眾一邊聽,一面要忙著理解論文裡的重要觀念。(這是 I&m 期刊上一篇與 Open Source Software 有關的論文,原文標題為: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ers motivations and continuance intentions)

image

例2:若論文簡報時有需要使用到表格,最常見的作法,是將 PDF 上的表格抓下來.只是對台下的聽眾而言,這些研究架構可能還需要花一點時間,才能瞭解。

image

我的想法是:簡報的目標,是要幫助台下的人們更快速的瞭解這個主題,甚至是說服台下的聽眾本研究主題的價值。特別是學術簡報,因為有許多的觀念及用辭較不易理解,是不是反而應該注重簡報的技巧,讓大家可以更容易的瞭解這些研究的主題呢?

因此當我需要進行學術簡報時,我會試著在原本正式(但較沈重)的學術簡報中,加入一些稍微活潑,又與論文內容相符的視覺元素。例如以下的幾張投影片,如果您看的夠仔細,您會發現跟例1的投影片所談的東西是一樣的(我用4 張投影片,取代原本的一張),我稍微解釋一下。

第一張投影片,我將Open Source 重要的軟體提出來,第二張則用 Google Trend 來比對 Open source 與商業軟體(COTS)發展的現況。第三張則用我參加 OSS 研討會時的照片,配上關鍵字,來形容OSS組織是比較鬆散而無強制性的,大都是志願者。而第四張談的是禮物文化,當然把禮物的圖片放上去。

imageimage

image image

其實很多的概念,加上適當的圖片後,對說明起來是很方便的。例如左邊那張投影片,談到的是助人及利他主義,右邊的則是提到參與 OSS 專案,會增進自己的就業優勢。配上圖形後,是不是生動許多呢?

image image

當然,在某些重要的觀念,我也很喜歡用高橋流的作法,用全黑背景+大文字+分段出現文字,來強調一些重要的理念。這樣的視覺效果也很棒,也很適合用在學術簡報(KISS 原則:Keep It Simple & Stupid,保持單純,少即是多啊.)

image image

image image

在簡報時如果有一些研究的理論架構圖,我也會試著重新製作圖表(而不是把論文上的圖 copy下來),並適度的加入動畫,以逐步呈現的方式讓台下的聽眾更容易吸收、理解及接受。例如下面的理論架構圖,就是我將例2 的圖形重新製作,再加上動畫後的成果。(次序為第一排左>右,第二排左>右.... 依此類推)。類似這樣動態出現的研究圖表,也十分方便我逐步說明。(我也無需用雷射筆指來指去),聽眾也相對容易理解(嗯...相對於例2,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吧^_^)

image image

image image

image image

一段時間下來,我從台下的實際反應得知。其實學術論文也可以(並且應該)融合商業的簡報技巧,特別是投影片的部份,可以加入適當的視覺傳達元素,這可以稍微緩合一下學術論文的 “沈重性”,對於論文的溝通成效有十分正向的幫助。只要您稍微用心的調整一下投影片,大部份的聽眾都會蠻喜歡這樣的學術簡報方式,並且不會覺得這會減損簡報的正式性及學術性。

有時我也會試著用心智圖的方式來作簡報,效果也會不錯。如果可以試當的在心智圖上加入一些易於辨識的插圖,看起來也會蠻生動的。特別是心智圖可以呈現出整篇論文的架構,對於理解論文十分有用。例如下面的幾個例子:

imageimage

當然,相對一般的文字簡報而言,這樣的學術簡報可能相對會花多一點時間來準備,只是比起苦心研究的論文心血,相信多這一點時間製作簡報,應該是很值得的。您說是嗎?